食品类进口清关流程分为 “申报预审核、口岸检疫查验、抽样送检、税费缴纳、货物放行” 五个阶段,每个阶段均有特殊监管要求,企业需精准配合。
(一)申报预审核:提前规避文件风险
与普通货物 “到港后申报” 不同,食品类进口建议 “货物发运前 3-5 天” 进行申报预审核,由报关行提前核查文件完整性与合规性:
报关行登录单一窗口,录入 “收发货人备案号”“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编号”“中文标签备案号”(如有),上传所有文件扫描件;
重点核对 “三单一致性”:提单、发票、装箱单的 “货物名称、批次号、数量” 是否一致,卫生证书的 “检验结果” 是否符合我国标准,中文标签的 “配料表” 是否与外文标签匹配;
若发现文件问题(如卫生证书缺少批次信息、中文标签配料表排序错误),及时通知企业修改或补充,避免货物到港后因文件问题退单。
例如某企业进口预包装饼干,预审核时发现中文标签未标注 “食品添加剂” 的具体名称,仅标注 “添加剂”,报关行及时提醒企业重新印制标签,避免货物到港后延误清关。
(二)口岸检疫查验:聚焦 “安全与合规”
货物到港后,海关会根据食品风险等级(高风险品类查验率超 30%,低风险品类约 5%)开展检疫查验,查验内容分为 “文件核查” 与 “现场查验” 两部分:
文件核查:关员审核所有提交文件,重点确认 “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编号是否有效”“卫生证书是否真实”“中文标签是否符合 GB 7718 标准”,若文件存在疑点(如卫生证书编号无法在出口国官方网站查询),会要求企业提供补充证明(如出口国官方机构出具的证书真实性确认函);
现场查验:关员到货物存储地点(如港口冷库、保税仓库)开展现场检查,核心关注三项内容:
包装完整性:检查货物包装是否破损、泄漏,是否有虫蛀、霉变痕迹,木质包装是否带有树皮、虫卵(需提供熏蒸证书);
标签合规性:随机抽取部分货物,核对中文标签是否粘贴牢固、信息是否清晰,是否与申报的标签样张一致,若发现 “标签脱落”“信息模糊”,要求企业现场整改(如重新粘贴标签);
存储条件:针对冷藏 / 冷冻食品,检查存储环境温度是否符合要求(如冷冻肉类需 - 18℃以下,冰鲜水产品需 0-4℃),查看温度记录仪数据,确认运输与存储过程中无温度异常 —— 若温度记录显示曾升至 - 10℃,海关会判定货物可能变质,要求扩大抽样范围。
(三)抽样送检:食品安全的 “最后防线”
抽样送检是食品类进口清关的 “强制性环节”,无论是否查验,海关都会按比例抽样(通常为每批次抽取 3-5 个最小包装),送海关技术中心检测,检测项目根据食品品类确定:
通用检测项目:微生物指标(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致病菌)、重金属指标(铅、汞、镉)、农药残留(如有机磷、拟除虫菊酯)、食品添加剂(如防腐剂、甜味剂、色素),需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污染物限量》(GB 2762)、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);
特殊检测项目:针对特定食品的额外要求,如婴幼儿配方乳粉需检测 “营养成分含量”(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)是否与配方注册一致,肉类需检测 “动物疫病”(如非洲猪瘟、禽流感),水产品需检测 “贝类毒素”(如麻痹性贝类毒素)。
检测周期通常为 5-7 个工作日,若检测结果合格,海关出具《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》,企业凭该证明方可将食品投入市场销售;若检测不合格,海关出具《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》,企业需在 15 日内选择 “退运” 或 “销毁”—— 例如某企业进口的冷冻虾检出 “硝基呋喃类代谢物”(禁用兽药),被海关要求销毁,损失货物价值 30 万元。
(四)税费缴纳与货物放行
检测合格后,企业按普通货物流程缴纳关税与增值税,食品类进口的税费计算需注意两点:
税率适用:大部分预包装食品的最惠国关税税率为 5%-15%(如饼干税率 10%、巧克力税率 8%),增值税税率为 13%;部分民生类食品(如水果、蔬菜)可享受 “零关税”,但需提供对应的原产地证;
完税价格:若食品包含 “买一赠一”“捆绑销售”(如买饮料送杯子),需将赠品价值计入完税价格,避免低报价格被海关质疑。
缴纳税费后,海关出具放行通知书,企业需委托具备 “食品运输资质” 的物流公司(需持有《食品经营许可证》《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》)将货物运至备案的仓储场所,禁止使用普通货车运输 —— 若运输过程中温度失控或包装破损,可能导致食品变质,且无法获得市场监管部门的销售许可。
有报关,清关,代理,退运,业务可以咨询我们136849272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