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DAC与AOC混用的散热优化方法
在数据中心中混合使用 DAC(直连铜缆) 和 AOC(有源光缆) 时,需针对两者的发热特性差异制定综合散热方案,以确保系统稳定性和能效。以下是结合技术原理与应用的优化方法:
一、散热挑战分析
- DAC发热特性
- 热量来源:铜缆电阻产生的焦耳热,尤其在传输高频信号时更显著 。
- 空间限制:高密度部署可能导致局部散热不畅(如机架内线缆堆叠)。
- AOC发热特性
- 光电转换模块:激光器与驱动电路产生热量,但整体功耗低于DAC(同速率下仅为DAC的10%) 。
- 光纤优势:光信号传输无电阻热,但需避免模块长时间高温运行。
二、混合部署散热优化策略
1. 硬件布局优化
- 分区部署:
将DAC集中用于短距高密度区域(如服务器-ToR交换机),搭配强制风冷散热;AOC用于长距低密度链路(如核心交换机互连),降低局部热堆积。 - 线缆间距控制:
DAC与AOC混合布线时,保持≥3cm间距以促进气流流通,避免热岛效应。
2. 散热技术升级
- 主动散热增强:
在DAC密集区域增加风扇阵列(如每机架配置冗余风扇组),气流速度建议≥5m/s;AOC区域可采用液冷背板辅助降温。 - 导热材料应用:
为DAC接口添加导热硅脂或石墨烯散热贴片,降低连接器接触电阻导致的温升。
3. 动态功耗管理
- 负载均衡调优:
通过软件定义网络(SDN)动态分配流量,减少DAC通道的持续高负载运行时间,例如将峰值流量优先分配给AOC链路。 - 温度监控联动:
部署红外热成像传感器,实时监测线缆温度,触发阈值时自动降低DAC链路速率或切换至AOC。
4. 兼容性设计改进
- 散热片适配:
针对高功耗DAC(如400G有源铜缆),采用兼容OSFP封装的模块化散热片设计,确保与邻近AOC模块的空间兼容性。 - 空气流道优化:
在混合布线机柜中设计“前冷后热”的Z型风道,避免DAC与AOC的热回流干扰。
三、典型场景方案示例场景 优化措施 AI训练集群 DAC用于GPU服务器短距互连,搭配液冷散热;AOC用于跨机架连接,降低整体功耗。 边缘计算节点 采用平顶封装DAC节省空间,AOC用于上行链路,结合热管散热器均衡温度。 高密度数据中心核心层 DAC与AOC按1:3比例部署,使用智能PDU调控供电,匹配混合冷却系统(风冷+液冷)。
| 场景 | 优化措施 |
|---|---|
| AI训练集群 | DAC用于GPU服务器短距互连,搭配液冷散热;AOC用于跨机架连接,降低整体功耗。 |
| 边缘计算节点 | 采用平顶封装DAC节省空间,AOC用于上行链路,结合热管散热器均衡温度。 |
| 高密度数据中心核心层 | DAC与AOC按1:3比例部署,使用智能PDU调控供电,匹配混合冷却系统(风冷+液冷)。 |
四、经济效益与实施建议
- 成本权衡:混合部署可降低长距链路成本(AOC替代部分 光模块),但需增加约10%-15%的散热投入。
- 测试验证:建议通过热仿真软件(如6SigmaET)模拟混合环境温升,优化散热方案后再规模化部署
通过上述方法,可在确保传输性能的同时,有效解决DAC与AOC混用带来的散热挑战,延长设备寿命并降低PUE(电源使用效率)。
关于睿海光电
深圳市睿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15年专注于高速光互连通信产品的源头厂家,产品主要是光模块、硅光模块、液冷模块、有源光缆和高速线缆等,产品规格齐全,支持OEM/ODM服务。睿海重点服务于数据中心、5G承载网、城域波分传输、超高清视讯等应用领域。对于有意了解相关产品的客户,可拨打联系电话13823677112,或访问官方网站www.rhopto.com获取更多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