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

迪先的“朋友圈”:10+外协工厂为何与他同行十几年?

2025-11-07 10:03:38

在广州龙洞工业园的迪先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里,彪哥(迪先刘标宏)刚结束与一家合作了十二年的外协工厂的视频会议。对方发来一批新打样的定制真皮包照片,皮料针距均匀,封边弧度流畅。“他们比我们更懂这款包的工艺细节。”彪哥笑着说。

这种默契,并非一蹴而就。

“我们不是甲方乙方,而是共生伙伴”

2008年,迪先箱包首次尝试外协模式时,遭遇过品质不稳、交货延迟的困境。一次PU文件袋定制订单中,因涂层工艺不达标,整批货被退回。彪哥带着团队连夜驻厂,与外协工人一起调整参数,最终不仅解决了问题,还共同升级了工艺标准。“从那以后,我们明白:协同不是‘发包’,而是共同成长。”

如今,迪先的10余家外协工厂中,合作超过十年的占七成。一位供应商坦言:“别家压价时,迪先会帮我们核算成本,留出合理利润。”

标准化:用“通用语言”打破协作壁垒

在迪先的供应链体系中,外协厂与自有工厂使用同一套质量管控标准:ISO认证体系贯穿全流程,TUV、SGS检测报告共享,甚至作业指导书也完全一致

这种标准化不仅覆盖皮具箱包OEM/ODM的常规品类,更延伸至定制男士背包经理夹定制等个性化订单。例如,一款休闲家居包的内衬车线精度,外协厂与自有基地均需控制在0.2毫米内。“标准不是束缚,是协作的通用语言。”迪先刘标宏强调。

柔性响应:小订单也能撬动大协同

去年,一定制包意外爆红,连续追加七个小批量订单。传统工厂排斥这种“零碎需求”,但迪先通过订单组合拳破解难题:将不同客户的同类产品合并生产,仅在最终工序差异化处理。

“我们的5大自有基地是‘主力部队’,外协厂则是‘特种部队’。”彪哥比喻道。这种模式让迪先包包在背包源头工厂与个性化需求间找到平衡。

深度赋能:从执行者到创新参与者

迪先的外协厂不止负责生产,更参与技术改进。一家合作十二年的工厂曾提出定制真皮包的封边工艺改良方案,使效率提升20%;另一家工厂为PU文件袋定制研发的环保涂层,助迪先拿下欧洲订单。

“我们不怕外协厂‘学太多’,”迪先科技有限公司的供应链负责人说,“他们的进步,就是我们的壁垒。”

信任纽带:危机下的价值检验

疫情期间,原材料供应断裂,迪先与外协厂共享库存数据,通过调剂物料保住了关键订单。事后,彪哥为合作超过五年的工厂提供无息预付款,用于设备升级。“雪中送炭,比锦上添花更重要。”

未来:制造时代的“共生哲学”

深夜,彪哥的手机依然闪烁。外协厂的负责人发来消息:“新开发的经理夹定制皮料到了,明天来试?”他回复一个字:“好。”

在这个追求速配的时代,迪先与10余家外协厂用十几年时间,证明了一种可能:供应链不仅是链条,更是根系——在地底交织,共同滋养一棵名为“价值”的树。

联系方式
联系人:刘标宏
地址:龙洞迎龙路260号龙山工业园 C6栋502室
手机: 13503076578
电话: 13503076578
最新展会
推荐展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