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电商进入下半场,“价格战”的红利逐渐消退,“品牌化”成为制造工厂突围的必由之路。但从代工到自有品牌的转型,往往伴随着定位模糊、渠道不畅、资金短缺等诸多挑战。迪先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从皮具箱包OEM/ODM 起家的工贸企业,其品牌打造之路或许能为同行提供借鉴。
清晰的品牌定位是转型的第一步。“制造工厂做品牌,不能盲目跟风,要立足自身优势。”迪先刘标宏在总结经验时强调。迪先在转型初期,并未全面铺开产品线,而是聚焦于自身深耕多年的商务箱包皮具领域,确立了“高端商务定制专家”的品牌定位。这一定位既依托了公司在定制男士背包、经理夹定制等领域的技术积累,又避开了与大众品牌的直接竞争。作为背包源头工厂,迪先还将“源头直供、品质可控”作为品牌核心卖点,与贸易商品牌形成差异化。
品质与认证是品牌出海的通行证。跨境电商下半场,海外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要求更高。迪先科技有限公司深知这一点,在生产环节严格遵循ISO 质量认证体系,先后通过TUV、SGS等权威检测机构认证。这些资质不仅成为品牌品质的有力证明,更帮助迪先顺利拿下阿里巴巴国际站金品诚企认证,获得了更多海外流量倾斜。以定制真皮包为例,迪先通过材质溯源与工艺公开,让海外消费者清晰看到产品价值,逐步建立起品牌信任。
渠道精细化运营与内容赋能是品牌破圈的关键。迪先在跨境渠道布局上,采取“平台深耕+私域沉淀”的策略:在阿里巴巴国际站打造品牌旗舰店,通过详情页展示产品工艺与工厂实力;同时通过海外社交媒体分享箱包护理知识、定制案例,将流量沉淀为私域用户。这种内容赋能的方式,让迪先包包的品牌形象更立体,也带动了皮具箱包OEM/ODM业务的增长。 此外,公司还通过参加海外展会,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体验结合,进一步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。
从代工到品牌,是制造工厂实现价值跃升的必经之路。迪先科技有限公司以清晰定位为基础,以品质认证为支撑,以精细运营为抓手,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工贸企业的品牌打造之路,为跨境电商下半场的同行提供了宝贵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