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

AI与清洁能源双重驱动储能成为主角

2025-11-08 09:08:01
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背景下,人工智能技术与清洁能源的深度融合正推动储能产业快速崛起。随着工商业用户对电力灵活性和降本增效的需求增长,智能化储能系统逐渐成为能源管理的核心载体。
一、技术协同赋能产业发展
储能系统的智能化升级离不开高效的技术整合。以广东中科恒一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为例,其储能产品融合了AI算法与清洁能源应用,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云平台实现能源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,动态优化充放电策略。核心技术配置包括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等头部品牌的A品电芯,结合恩玖科技PCS模块化设计与高特电子BMS智能监测系统,形成从电芯管理到电网调度的全链路技术闭环[1][5]。 
该企业的液冷系列产品通过自研温差控制技术,将电池包温差精准控制在5-7℃,显著提升电芯循环寿命至8000次。同时支持10KV高压并网,适配大型园区与工业场景需求,模块化设计让系统扩容效率提升40%。
二、创新模式降低用能成本
峰谷价差套利是工厂节能的关键路径。通过储能系统的“两充两放”策略——即利用夜间低谷电价(如0.26元/度)储存电能,在日间高峰时段(电价1.16元/度)释放电力,企业可实现每度电最高0.9元的套利空间。广州南沙千叶工业园区部署24台液冷储能柜后,单日峰谷套利收益达4500元,年节省电费超150万元。 
动态增容技术则通过储能设备在用电高峰期替代变压器供电,解决了传统静态扩容的高成本问题。佛山南海伟业项目通过该方案节省逾百万元扩容支出,叠加峰谷收益形成双重降本效应。
三、全场景服务构建产业生态
企业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储能应用的深度。广东中科恒一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搭建了覆盖方案设计、生产交付、智能运维的完整服务体系,已为超100家工厂及园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。典型案例中,花都区某制造企业通过能源管理模式实现零投资接入,投运首月即降低峰值用电负荷30%,年节省电费超40万元。 
其服务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模块: 
1.精准方案设计:基于用电负荷建模,匹配最佳储能容量与运行策略; 
2.全周期质量保障:整机质保5年,配合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故障预警响应; 
3.场景化产品矩*:风冷、液冷系列产品适配工商业、微电网等多场景需求。
四、产业协同与未来趋势
在清洁能源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,储能系统与光伏、风电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。东莞某代工项目通过光储一体化方案,将光伏余电存储效率提升至95%,年减少弃光损失超20万度。AI技术的深度应用则让储能系统具备预测性维护能力,佛山某金属加工厂的实践显示,智能算法可将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。 
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迭代,储能产业正朝着更高安全性、更长生命周期方向发展。广东中科恒一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,将持续推动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、虚拟电厂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。
联系方式
联系人:李百加
地址:赤坭镇剑岭大道17号A座一、二层
手机: 13903068352
电话: 13903068352
最新展会
推荐展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