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个汽车手册收纳包,单价不过几十元,但全球每年数千万辆新车的需求,加上售后市场的替换,这是一个年规模超 50 亿元的细分市场。” 刘标宏在分析汽车手册包市场时,精准点出其 “小产品,大生意” 的特性。作为专注商务箱包皮具的企业,迪先从 2018 年切入这一领域,如今已成为多家车企的 OEM/ODM 供应商,深刻理解其中的市场潜力与定制逻辑。?
先看市场需求的核心驱动:一是车企对品牌一致性的追求。随着汽车市场竞争加剧,从车身到内饰,再到随车附件,都需体现品牌调性 —— 传统的 “手册 + 塑料袋” 组合,已无法满足高端车企的形象需求。迪先为某豪华车企定制的手册包,采用与车内座椅同材质的真皮,封面压印品牌 logo,内部按手册、保修卡、保养券等分类设计隔层,甚至在包内印上车主专属二维码,扫码可直达售后服务页面。这种 “品牌延伸” 的设计,让手册包成为车企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触点,也推动其采购预算从每个 5 元提升至 50 元以上。?
二是售后市场的替换需求持续增长。汽车手册包在使用中易出现磨损、丢失,车主需单独购买替换 —— 某汽车配件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手册包的月搜索量超 10 万次,其中 “定制品牌款” 的客单价是通用款的 2-3 倍。迪先针对售后市场,推出 “轻量化 OEM” 服务:车企无需投入模具费,可在迪先现有款式基础上,快速定制 logo 与配色,交货周期缩短至 7 天。去年为某国产车企开发的售后手册包,上线 3 个月销量突破 2 万个,利润率较常规产品高 18%。?
再看市场容量的增长逻辑:全球汽车年产量稳定在 8000 万辆以上,每辆车至少配套 1 个手册包,仅新车配套市场就有 8000 万件需求;加上售后替换(按 3 年替换周期计算,年需求约 2700 万件)、二手车市场配套(年需求约 1500 万件),合计年需求超 1.2 亿件。若按平均单价 30 元计算,市场规模达 36 亿元,若包含高端车企的定制款,规模则突破 50 亿元。迪先通过调研发现,这一市场仍存在 “供需错配”:车企需要 “快速定制 + 品质稳定” 的供应商,而多数工厂要么仅能做通用款,要么定制周期长达 30 天以上 —— 这正是迪先的机会,凭借 5 大生产基地的柔性产能,迪先可实现 “1000 件起订,15 天交付”,恰好填补市场空白。?
在定制潜力方面,汽车手册包的创新空间远超想象。除了材质与工艺升级(如采用环保可降解 PU、防水面料),还可融入功能性设计:为新能源车企定制的手册包,增加充电线收纳隔层;为越野车型定制的手册包,采用耐磨牛津布,可折叠成便携腰包;甚至可结合智能元素,在包内植入 NFC 芯片,车主贴近车机即可读取手册内容。迪先为某新能源车企开发的智能手册包,虽单价提升至 80 元,但因差异化优势,仍获得 10 万个订单。?
对迪先而言,汽车手册包的战略价值不仅在于市场规模,更在于 “以小带大” 的协同效应 —— 通过手册包与车企建立合作后,可进一步拓展汽车座椅收纳袋、车载文件袋等配套产品,形成 “系列化供应”。目前迪先已为 8 家车企提供全系列车载包具解决方案,汽车领域的营收占比从 5% 提升至 18%,成为重要增长极。这也印证了 “小产品,大生意” 的核心逻辑:找到细分市场的痛点,用定制化服务解决需求,就能在看似小众的领域做出大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