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锚杆工程的同行们,现在遇到砂层卵石层,常会纠结一个问题:用新兴的“旋喷钻进”一次成锚,还是用传统的“跟管钻进”?这两种打法,一个像“一步到位”,一个像“两步走”,怎么选,直接关系到咱这活儿的成败与成本。山东山滕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多年行业经验,在这和大家伙讨论一下:

一、工艺原理概述
旋挖钻机旋喷钻进式锚杆工艺采用旋喷与钻进同步进行的技术路径,实现钻孔、护壁、注浆一次性完成。该工艺通过高压喷射流破碎土层,同时注入水泥浆液形成固结体,在易塌孔的砂层、卵石层中表现出特有的技术优势。
传统跟管钻进工艺借助套管跟进方式维护孔壁稳定,完成钻孔后放置杆体并进行注浆作业,最后拔出套管。这一工艺在复杂地层中应用历史较长,技术成熟度较高。
地层适应性分析
在砂层、粉土层等松散地层中,旋挖钻机旋喷钻进工艺通过浆液渗透与挤压作用,形成直径均匀的锚固体,有效防止塌孔现象。浆液在压力作用下向周围土层扩散,增强了土体与锚固体的粘结力。
对于卵石层、填土等含有大颗粒的不均匀地层,跟管钻进工艺通过物理支护孔壁的方式,能够有效避免塌孔问题。套管可以阻隔卵石滚动造成的孔壁失稳,保证钻孔顺利进行。
在软弱土层与硬土互层的地质条件下,两种工艺的选择需根据具体土层厚度、埋深及地下水条件进行综合判断。
二、施工效率比较
旋挖钻机旋喷钻进工艺将钻孔与注浆合二为一,省去了套管跟进与拔除工序,提高了整体施工效率。一次成孔的技术特点减少了工序转换时间,在适宜地层中表现出较高的工效。
跟管钻进工艺因需要套管反复跟进与拔除,辅助作业时间相对较长。但在含有大粒径卵石的地层中,其成孔可靠性为施工进度提供了保障。
质量控制要点
旋喷钻进工艺的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注浆压力、提升速度与旋转速度的参数匹配。均匀的控制系统能够保证锚固体直径一致,浆液与土体充分混合,形成设计要求的锚固效果。
跟管钻进工艺的质量控制重点在于套管跟进精度与注浆饱满度。套管垂直度与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成孔质量,而注浆压力与量的控制则关系到锚杆承载力性能。
三、经济性分析
旋挖钻机旋喷钻进工艺减少了套管使用及相关设备投入,降低了材料损耗与人工成本。在适合地层中,其综合经济效益较为明显。
跟管钻进工艺需要投入套管系统及相关设备,材料与维护成本相对较高。但在复杂地层条件下,其成孔可靠性可避免返工损失,从项目整体角度仍具有经济合理性。
四、工艺选择建议
旋挖钻机工程实践中,工艺选择应结合地层条件、工程要求与现场环境综合分析。对于一般砂层、粉土层,旋喷钻进工艺具有明显优势;而在大粒径卵石层、杂填土地层中,跟管钻进工艺的可靠性更为突出。
同时考虑锚杆设计承载力、施工工期要求及环保要求等因素,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,才能选择最适合的工艺方案。
总的来说,旋喷钻进和跟管钻进就像两把好枪,关键看打什么靶子。没有谁能在所有战场通吃,真正靠谱的做法是: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未来,无论工艺怎么升级,这个理儿不变——让技术适应咱们的工地,才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,干得又快又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