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启幕我国“小巨人”企业超1.76万家构建梯度发展格局
202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于11月12日在重庆启幕,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、部长李乐成在致辞中明确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"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",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。数据显示,我国已构建起多层次优质企业培育体系:累计培育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,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4万家,国家级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达1.76万家,形成"基础力量—骨干力量—中坚力量"的梯度发展格局。
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超6000万家“小巨人”企业成产业链稳链强链关键
作为国民经济生力军,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6000万家,其单位数、从业人员、资产总计占比分别达99.9%、84.3%和78%。其中"小巨人"企业表现尤为突出:以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3.5%的数量,贡献9.6%的营业收入和13.7%的利润,成为产业链稳链强链的关键支撑。从发展增速看,"十四五"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实现3.5倍增长,"小巨人"企业规模扩大3倍以上,彰显培育政策的显著成效。
李乐成强调创新核心地位多政策支持“小巨人”企业突破技术
"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是创新",李乐成在企业调研中强调,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。这一理念在数据中得到印证:2024年中小企业独立研发的有效发明专利占比达75.3%,"小巨人"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26.6项,平均研发投入超3000万元,其中3000余家承担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。政策层面,中央财政已支持4200余家"小巨人"企业提升创新能力,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千余家企业设备更新,"十五五"重点专项研发需求征集工作正全面推进。
“小巨人”企业深耕多领域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攻关薄弱环节
"小巨人"企业的产业价值持续凸显: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,近八成布局重点产业链环节,九成可为3家以上知名大企业直接配套。在量子科技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,相关"小巨人"企业已近6000家,其中低空经济领域企业聚焦无人机物流、应急救援等场景开发,推动新兴产业从概念走向落地。李乐成指出,需进一步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培育力度,通过"揭榜挂帅"等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,目前已发布500余项大企业技术需求,吸引1500余家中小企业参与攻关。
2025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发布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同步上线
大会现场发布的238个中小企业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,覆盖研发设计、生产运维等全流程,涉及智能装备、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。"这些场景展现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,可为行业提供参考范本",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石言处长表示,此举将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,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蓄能。同步上线的"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",配套50个细分行业转型实践样本,为不同基础企业提供精准转型路径。
国家地方出台20余项专项政策持续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力度
今年以来,国家与地方已出台20余项专项政策,形成"资金奖补+创新支持+生态优化"的组合拳。地方层面,广州推出三年超10亿元的惠企政策包,北京发布22项涵盖融资上市的服务清单,重庆组建30个创新平台转化成果2355项,计划到"十五五"末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双倍增;国家层面则加快构建服务体系,建好用好全国中小企业服务"一张网",推进海外服务体系建设,国家中小企业基金二期获批设立,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初创企业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