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G与400G光模块的核心差异解析
在光通信领域,100G和400G光模块作为不同代际的高速传输载体,在技术架构、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,以下从核心维度对比分析:
一、技术架构:从“并行聚合”到“更高阶调制”
100G光模块
主流技术方案:早期以10x10G并行方案(如QSFP28 SR4)为主,通过4个25Gbps通道聚合实现100G速率,依赖多模光纤传输;
长距离方案:采用相干技术(如CFP2 DCO)或波分复用(WDM),单通道速率25Gbps(NRZ调制),通过4波合波实现100G传输,支持40km以上距离。
400G光模块
核心突破:引入PAM4调制技术(4电平脉冲幅度调制),单通道速率提升至50Gbps或100Gbps,通道数量从100G的4个减少至8个(400G SR8)或4个(400G DR4),大幅简化光路设计;
封装演进:从100G主流的QSFP28封装升级为QSFP-DD(双密度)或OSFP(可插拔光模块),支持更高端口密度,满足数据中心“东数西算”对空间效率的严苛要求。
二、性能指标:速率、功耗与传输距离的全面跃升
指标 | 100G光模块(典型值) | 400G光模块(典型值) | 提升幅度 |
单端口速率 | 100Gbps(NRZ调制) | 400Gbps(PAM4调制) | 4倍 |
功耗 | 3.5-5W(QSFP28 SR4) | 5-8W(QSFP-DD DR4) | 功耗/速率比降低50% |
传输距离 | 多模光纤100m(SR4);单模10km(LR4) | 多模光纤100m(DR4);单模2km(FR4) | 单模场景提升200% |
端口密度 | 1U交换机支持32个100G端口 | 1U交换机支持32个400G端口(OSFP) | 带宽密度提升4倍 |
三、应用场景:从“云计算”到“AI算力网络”的迭代
100G光模块
适用场景:2016-2020年主流,广泛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(如阿里云、腾讯云的服务器与交换机互联)、城域网骨干链路(中国移动、联通的城域传输网);
局限性:单端口速率难以满足AI算力集群(如GPT-4训练集群需TB级互联带宽)的需求,逐渐从核心层退居接入层或边缘节点。
400G光模块
核心驱动:AI大模型训练催生的算力集群互联需求,如智算中心的GPU服务器间需400G/800G高速链路支撑PB级数据交换;
典型应用:
超算中心:国家超算天津中心采用400G DR4光模块构建“天河三号”互联网络,节点间时延降低至2微秒;
云厂商升级: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已批量部署400G FR4光模块,支撑“东数西算”工程中跨区域数据传输效率提升3倍;
5G承载网:中国移动2023年启动400G骨干网试点,采用400G ZR4光模块实现省际干线传输,单纤容量提升至16Tbps。
四、成本与部署策略:从“过渡兼容”到“规模替代”
成本曲线:400G光模块当前单价约为100G的2-3倍,但每Gbps成本已降至100G的60%(2024年数据),随着“东数西算”工程规模化采购,预计2025年成本将与100G持平;
平滑升级路径:400G光模块支持**“100G模式”降级运行**(如400G DR4可拆分为4个100G通道),帮助企业实现从100G到400G网络的“无痛过渡”,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。
五、选型建议:按需匹配业务场景
选100G:中小规模数据中心、企业网接入层、对成本敏感的边缘计算场景;
选400G:AI智算中心、超算集群、核心骨干网、需长期演进的大型云数据中心(如“东数西算”国家枢纽节点)。
总结:400G是AI时代的“刚需”,100G仍有“长尾价值”
随着ChatGPT等大模型推动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,400G光模块已成为**“新基建”的核心刚需**,而100G光模块凭借成熟稳定的性能,在边缘计算、企业网等场景仍将长期存在。对于计划部署“东数西算”节点或智算中心的用户,400G光模块(如睿海光电400G DR4)是兼顾当前性能与未来扩展的最优选择,可通过PAM4技术与液冷方案(功耗低至6.5W)实现“算力-能效-成本”的三角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