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口作为货物运输枢纽,内部道路常年穿梭着重型集装箱卡车、叉车、牵引车等作业车辆,同时有大量工人在道路周边进行装卸、调度作业,人车混行密度高。这些车辆载重高、体型大,一旦超速,在集装箱堆场、装卸码头等狭窄路段或转弯区域,极易引发碰撞、剐蹭事故,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,还会导致货物运输延误,影响港口运营效率。
但传统的
“限速标识 + 人工巡逻”
管控方式存在明显不足:限速标识易被海风、粉尘侵蚀模糊,人工巡逻覆盖范围有限,难以实时监控全港口道路,尤其在夜间作业、货运高峰或临时装卸区域,超速问题常处于
“监管空白” 状态。深圳思创斯克针对港口这些实际痛点,打造适配港口场景的智能测速方案,从覆盖、预警、设备适配三方面,破解港口超速管控难题。
1. 按港口路段功能布控,消除监管盲区
港口不同区域的车流特性和安全风险差异大,方案针对性覆盖关键路段,确保无管控死角:
- 核心作业区定点监管:在集装箱装卸码头、货物堆场出入口、港口大门等车辆与人员密集的核心区域,部署高精度定点测速仪,限速设定 20-25km/h。这些区域作业频繁、车辆进出密集,设备能实时捕捉车辆瞬时速度,一旦超速立即预警,避免作业时发生人车碰撞或设备剐蹭;
- 长距离运输线区间管控:针对港口内连接堆场与货运站、码头与仓储区的长距离主干道,设置区间测速点。集装箱卡车司机易在空旷路段放松警惕、加速行驶,区间测速通过起点与终点速度对比,全程监管车辆行驶状态,杜绝 “一段路快、一段路慢” 的违规行为;
- 临时区域灵活补位:港口因货物临时装卸、设备维修开辟的临时通道,配套太阳能移动测速仪,无需外接电源,1 小时内即可完成安装。作业结束后可快速拆卸转移,避免临时路段成为 “监管空白区”,适配港口动态作业需求。
2. 多维度预警机制,及时处置超速风险
港口作业节奏快,需快速响应超速问题,方案通过多层预警提升处置效率:
- 现场即时提醒:车辆超速时,设备立即播报 “您已超速,请减速慢行,注意周边作业人员” 的高分贝语音,同时触发车辆驾驶室声光预警,第一时间让司机降速,避免反应延迟引发事故;
- 多部门同步预警:超速数据实时同步至港口中控室、调度中心和安全管理部门,中控大屏显示超速车辆车牌、路段及超速比例,调度人员可通过对讲机实时联系司机调整车速,安全部门同步记录违规信息,实现 “发现 - 提醒 - 记录” 无缝衔接;
- 分级处置违规行为:根据超速幅度分级处理,轻微超速(超速 10% 以内)以口头警告、记录备案为主;严重超速(超速 20% 以上)则联动货运公司,暂停司机作业资格并组织安全培训,强化警示效果。
3. 设备适配港口恶劣环境,减少运维麻烦
港口存在高盐雾、强海风、粉尘多等恶劣条件,方案在设备性能上做针对性优化,确保稳定运行:
- 强防护抗损设计:设备外壳采用耐腐蚀特种合金材质,表面经防盐雾、防氧化处理,防水防尘等级达 IP67,能抵御海风侵蚀、暴雨冲刷和粉尘堆积,减少环境导致的设备故障;
- 抗干扰保数据精准:港口内大型起重机、雷达设备运行产生强电磁干扰,设备内置多层电磁屏蔽层,搭配专用信号滤波芯片,确保测速数据不受干扰,误差控制在 ±1km/h 内;
- 低耗易维护:设备采用低功耗电路设计,太阳能移动测速仪配备高效储能锂电池,连续阴雨天气可续航 5 天以上,减少频繁充电的麻烦;镜头自带定时除尘功能,无需人工频繁清理粉尘,降低运维成本。
4. 落地成效显著,保障港口高效运营
这套方案已在多家集装箱港口、散货港口应用,效果明显:某大型集装箱港口应用后,车辆超速率从
40% 降至 8%,半年内未发生一起超速引发的安全事故;某散货港口通过区间测速优化运输调度,货运车辆单程运输时间缩短
12%,同时设备故障率降低 65%,减少了运维投入。
对港口管理者来说,思创斯克方案不用大规模改造现有道路设施,就能快速搭建全场景超速监管体系,切实解决 “超速难管、环境适配差” 的问题,既保障人员与货物安全,又提升港口运营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