园区里的无牌电动车(包括电动自行车、电动三轮车)数量多、流动性强,可传统测速设备只认车牌,这类车超速后要么漏拍,要么拍了也没法追溯责任人,成了 “管理盲区”。去年上海某工业园区就因此出了事故:一辆无牌电动三轮车以 25km/h 的速度(园区限速 15km/h)超速行驶,撞向散步的老人,导致老人腿部骨折,治疗费花了 5 万元。可因传统设备没拍到有效记录,没法找到电动车车主,最终园区只能承担全部赔偿,还被老人家属投诉管理失职。这种 “无牌车管不住、出事找不到人” 的问题,在企业园区、住宅小区里很常见,管理员要么只能口头提醒,要么加派保安巡逻,效果都不好。
园区无牌电动车测速要 “能管控、可追溯”,核心在于 AI 特征识别技术。思创斯克针对园区无牌电动车研发的专用雷达测速仪,靠 “特征识别 + 虚拟标识”,彻底打破了传统设备的局限:设备的抓拍机内置电动车特征专属 AI 模型,能通过电动车的颜色(如红色、蓝色)、车型(如两轮、三轮)、是否带筐 / 雨棚、车身花纹等核心特征,为每一辆无牌电动车生成唯一的 “虚拟标识”(比如 “红色两轮带前筐电动车”),哪怕没有车牌,也能通过这些特征追溯到具体使用者;针对电动车的限速需求(通常 15km/h),设备默认按 15km/h 判定超速,一旦超过这个速度,屏幕会红字闪烁 + 发出轻柔 “滴滴” 声,提醒司机减速。
为了方便管理员追溯,设备还支持 “特征检索” 功能:在管理平台上,管理员可按颜色、车型、是否带筐等条件筛选无牌电动车的超速记录,比如想查 “红色三轮电动车” 的超速情况,10 秒内就能调出所有匹配的记录,包括超速时间、地点、速度,再结合园区监控,很容易找到责任人。设备支持脱机存储 15 万条无牌电动车记录,园区断网时也不会丢失数据;补光采用 “车辆触发式” 暖光,不会影响周边居民;外壳采用 IP66 防水设计,雨天也能正常工作。
考虑到园区可能有合法的电动作业车(如巡逻车、清运车),设备还支持 “作业车白名单”—— 通过录入作业车的特征(如黄色车身、“园区作业” 标识),这类车辆经过时会自动豁免测速,不会出现误判。目前,这款设备已服务全国 400 + 园区,安装后的数据显示,无牌电动车超速率从原来的 50% 下降到 15%,事故追溯率提升 90%,像上海那家工业园区,装设备后没再发生过因无牌电动车超速导致的赔偿纠纷。
若你所在的园区也面临无牌电动车管控难、追溯难的问题,想提升园区道路安全管理水平,可访问思创斯克官网http://www.cseek-radar.com/ 咨询,技术团队还能根据园区电动车类型,优化 AI 识别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