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区上下学高峰(早 7:30-8:30、晚 16:30-17:30)的道路,永远是 “人车混行、车流密集” 的状态,可传统测速设备却常常 “忙不过来”,导致漏拍、误拍问题频发。去年河南郑州某小学就因此差点出了安全事故:早高峰时段,一辆私家车以 35km/h 的速度(校区限速 20km/h)冲过校门附近的测速点,可传统单车道测速仪当时正抓拍另一方向的电动车,没拍到这辆超速私家车,车辆差点撞到横穿道路的学生,幸好家长及时拉住孩子。事后家长投诉不断,学校只能临时加派 4 名保安在高峰时段手动测速,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(每月多花 8000 元),还没法做到全天管控。这种 “高峰漏拍、管控脱节” 的问题,在中小学和高校校区都很常见。
校区高峰测速要做到 “不漏拍”,关键在于 “多车道覆盖 + 高速抓拍” 的双重保障。思创斯克针对校区场景研发的专用雷达测速仪,从硬件配置到功能设计都精准匹配高峰需求:首先是车道覆盖能力,设备支持双向 2-3 车道同时抓拍,采用双雷达协同工作模式 —— 每个车道对应 1 个独立雷达模块,探测角度控制在 10° 以内,能精准锁定单车道车辆,不会因车流密集出现 “串车道误测”;搭配 500 万像素高宽动态抓拍机,采用全局快门技术,每秒能处理 25 帧画面,哪怕 1 秒内有 5 辆车连续通过(校区高峰常见车流密度),也能做到 “每车必拍、每车必识别”,漏拍率<1%,比传统设备的 30% 漏拍率提升太多。
针对校区特有的 “车辆临时减速、过后加速” 问题,设备还支持区间测速功能:管理员可在校区关键路段(如校门到教学楼、宿舍区到食堂)设置 2 个测速点位,间距 300-500 米(刚好覆盖校区短距离道路),系统通过计算车辆通过两个点位的时间差,自动得出平均车速,避免车辆 “到测速点减速、过了就加速” 的投机行为。考虑到校区内校车、急救车的特殊需求,设备还内置白名单功能 —— 提前将校车车牌、急救车标识录入系统,这类车辆经过时会自动豁免测速,不会出现误判、误拍,也不用人工干预。
在细节设计上,设备也完全贴合校区场景:补光采用 3500K 暖光,不会刺激学生眼睛;屏幕字体放大至 3cm,家长和学生从 8 米外就能看清车速;支持与学校安保系统联动,若检测到超速车辆,会立即推送消息到保安室,方便及时干预。截至目前,这款设备已服务全国 500 + 中小学和高校,安装后的数据显示,上下学高峰时段车辆超速率从原来的 55% 下降到 12%,漏拍率控制在 1% 以内,像郑州那家小学,装设备后没再发生过高峰超速险情,也不用再派保安手动测速。
若你所在的校区也面临上下学高峰测速漏拍、管控压力大的问题,想为师生打造更安全的道路环境,可访问思创斯克官网http://www.cseek-radar.com/ 获取定制方案,技术团队还能根据校区道路宽度、车流特点,优化设备安装点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