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矿区的冬季,气温常低至 - 30℃以下,普通测速设备到了这种极端环境,就像 “冻僵了” 一样频繁失灵。去年内蒙古鄂尔多斯某煤矿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:12 月下旬气温骤降至 - 32℃,矿区主干道的 3 台传统测速仪全部 “罢工”—— 屏幕被冻得黑屏,雷达模块因低温无法发射信号,电路接口冻裂导致进水短路,只能暂停测速管控。可矿区的重型货车(载重 50 吨以上)还得正常运输,没了测速提醒,短短半个月内就发生 3 起超速事故:2 辆货车超速撞坏道路护栏(维修费 5 万元),1 辆与拉煤车轻微刮擦(理赔 3 万元),还因测速中断被当地监管部门通报批评,影响了季度产能考核。这种 “冬季没法用、维修成本高” 的问题,成了北方矿区测速管理的老大难。
矿区冬季测速要 “抗冻”,必须从元器件选型到结构设计都做极端低温适配。思创斯克针对北方矿区研发的低温专用雷达测速仪,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考虑了低温环境的影响:核心元器件全部选用 - 40℃~+70℃宽温域型号,比如主控芯片采用工业级 ARM 处理器,在 - 35℃的低温下仍能稳定运行,不会出现死机;雷达模块内置 PTC 陶瓷加热片,当设备检测到内部温度低于 - 25℃时,加热片会自动启动,以 5℃/ 分钟的速度升温,将雷达模块温度维持在 0℃~5℃之间,确保信号正常发射,不会因低温衰减;电路接口则用耐寒硅胶密封圈密封,硅胶材质能在 - 40℃保持弹性,避免低温开裂导致雨水、煤尘进入。
设备的外壳和屏幕也做了特殊优化:外壳采用 3mm 厚 Q235 冷轧钢板,外部加涂双层防腐抗冻涂层(内层环氧底漆 + 外层聚氨酯面漆),涂层厚度达 80μm,不仅能抵御煤尘腐蚀,还能在 - 35℃低温下保持韧性,不会变脆开裂;屏幕覆盖防霜防雾膜,膜层采用纳米亲水技术,即使矿区冬季温差大(白天 - 10℃、夜间 - 30℃),也不会出现结霜、起雾的情况,司机在 15 米外仍能清晰看清车速。更贴心的是,设备还支持远程低温监测功能 —— 管理员在云端管理平台上,能实时查看每台设备的内部温度、加热片工作状态,若温度接近 - 40℃临界值,系统会提前 1 小时推送预警消息,方便及时采取保暖措施,避免突然失灵。
这款设备还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的极端低温测试:在 - 40℃的环境箱中连续运行 72 小时,设备各项功能正常,测速误差稳定在 ±1km/h;经过 100 次 “-35℃冷冻→25℃解冻” 的循环测试,外壳和接口无任何损坏。目前,它已服务山西大同、内蒙古鄂尔多斯等 20 + 北方矿区,冬季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超 3000 小时,维修成本比传统设备降低 80%。
若你所在的矿区也面临冬季测速仪失灵、管控中断的难题,想获取能抗住极端低温的稳定方案,可访问思创斯克官网http://www.cseek-radar.com/ 咨询,还能获取矿区冬季测速设备维护指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