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建立 “属地商检前置准备机制”,提前排查问题
企业在设备进口前,应将属地商检要求纳入设备采购与安装全流程,提前做好准备:
采购时明确安装与环保要求:在与境外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时,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安装说明书(中文版本)、环保设施配置建议,并约定 “供应商需配合完成属地商检相关的技术支持”,避免因供应商未提供必要资料导致检验受阻;
安装前制定 “合规安装方案”:根据设备说明书、行业安全标准及属地海关要求,制定详细的设备安装方案,明确安装位置、固定方式、安全防护措施、环保设施配置等内容,并邀请专业安装团队进行安装,确保安装质量符合检验标准;
检验前开展 “内部自查”:在申请属地商检前 3-5 天,企业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内部自查,重点核查:设备安装是否规范、电气线路是否完好、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、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、设备功能是否完好,并参照属地商检检验项目,模拟检验流程,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。
(二)精准准备检验材料,确保 “资料与实物一致”
材料准备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是属地商检顺利通过的基础,企业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材料信息一致性核查:逐一核对申请材料中的设备信息(型号、制造日期、序列号)与实际设备、报关单、装运前检验证书是否一致,避免出现 “单证与实物不符” 的情况;例如,报关单中设备型号为 “CK6140”,材料中及设备铭牌上的型号需完全一致,不得出现简写或错写;
补充材料针对性准备:针对特殊设备,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资质证明文件,如旧压力容器需提前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《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》,旧医疗设备需提前办理《医疗器械使用许可证》,确保检验时能及时提供;
材料整理规范化:将所有申请材料按 “申请表 - 海关放行文件 - 贸易单证 - 设备技术文件 - 特殊证明材料” 的顺序整理成册,每页加盖企业公章,并制作材料目录,方便检验人员查阅;同时,将设备照片、安装调试记录等材料按类别分类存储,便于检验时现场展示。
(三)积极配合现场检验,高效解决检验问题
现场检验时,企业的配合态度与响应速度直接影响检验效率,需做好以下工作:
提前做好检验现场准备:检验前 1 天,清理设备周边环境,确保检验人员有足够的操作空间;准备好必要的工具(如万用表、接地电阻测试仪、声级计等),方便检验人员现场检测;安排熟悉设备操作的技术人员在场,配合检验人员进行设备功能测试;
主动沟通与解释:检验过程中,若检验人员对设备存在疑问,企业技术人员需主动提供设备技术资料,详细解释设备的工作原理、安装情况、运行状况;若发现轻微问题,及时说明情况(如设备轻微磨损但不影响使用),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争取检验人员的理解;
及时记录检验意见:检验人员反馈初步检验意见时,企业需安排专人记录,尤其是不合格项的具体要求(如整改内容、整改时限),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整改不到位;同时,留存检验人员现场填写的《现场检验记录表》,作为后续整改的依据。
(四)高效完成整改,确保复检一次性通过
若检验不合格,企业需快速响应,制定科学的整改方案,确保高效完成整改:
制定详细整改计划:根据《现场检验记录表》的不合格项,逐一制定整改措施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时限、所需资源(如资金、材料、人员),并形成《整改计划》,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;
选择合规整改方式: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合格项,选择专业的整改方式:电气安全问题需委托具备电工资质的人员进行整改;环保设施问题需选择具备环保工程资质的企业进行改造;设备功能问题需联系设备制造商或专业维修机构进行维修调试;
整改后做好验证与材料整理:整改完成后,企业需组织内部验收,验证整改效果(如测试设备接地电阻、检测 VOCs 排放浓度、试运行设备功能);同时,整理整改佐证材料,包括整改前后的对比照片、维修记录、检测报告等,确保材料能清晰证明整改已达到检验要求;整改材料准备完成后,提前发送给属地海关预审,确认无误后再申请复检,提高复检通过率。
了解更多可以拨打我们的客服热线400-0731-378